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丹道修炼 >

养生备于理:饮食须五脏六腑所宜
栏目分类:丹道修炼   发布日期:2017-05-19   浏览次数:

张从正“饮食五五诀”

五谷养之,五果助之,

五肉益之,五菜充之,

五脏所宜,毋使偏之。

注释

○五谷:五种谷物。哪五种?古代说法很多,相对认同的是指稻、黍、稷、麦、菽。这里是泛指各种谷物。养:滋养。这里含主养的意思。五果:泛指各种水果。助:辅助。

○五肉:泛指各种肉类。益:裨益;协益。五菜:泛指各种蔬菜。充:补充。

○五脏:代指五脏六腑。毋:不要。

译文

用各种谷物主养,用各种水果助长,

用各种肉类协益,用各种蔬菜充偿,

须五脏六腑所宜,不要使饮食偏向。

养生旨要

这首口诀强调说明人体营养的三大法则:一是主辅调配得当。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以谷物为主食,以水果、肉类、蔬菜等为副食。二是营养综合均衡。人体需要各种营养的滋补,各种粗细食物都要吃点,不可有偏食嗜好的恶习。三是脏腑享用适宜。人的早饭、晚餐,粗与细、多与少,酸、甜、咸、辣,一切饮食,种种口味,都必须遵循五脏六腑“所宜”的法则。如果违背这三个科学的人体生理学、营养学法则,讲究口味,追求享受,而不顾及身体状况和脏腑所宜,而去大饮大食、大进大补,其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食”得其“失”,伤身害体,延年无望。

养生备于理:饮食须五脏六腑所宜

一切饮食,种种口味,都必须遵循五脏六腑“所宜”的法则

其实,早在《黄帝内经》里就有关于“五谷”、“五果”、“五畜”、“五菜”养身、补精、益气的明确论述,而后历代皆有类说,张从正的“饮食五五诀”是中华几千年的饮食方针的浓缩。

关于“五脏所宜”,即五脏的功能、特性和各所喜好的气味,自《素问》始,古代医师、养生家都有详论细述,或认为酸味先入肝,辛味先入肺,苦味先入心,咸味先入肾,甘味先入脾。而五味不可多食,偏食过多,就可以使人得病,或者使已有的病情加重,所以说五味各有所禁忌。认为辛属阳,气也属阳,因为同气相求,所以辛走气,辛又主发散,气弱的人吃辛,气就更加虚耗了,所以气病要禁辛;《灵枢·五味》中说:“血与咸相得则凝。”所以咸味入血分,血凝滞而不畅,所以多食咸更容易加重血液的凝滞;苦属阴,骨也属阴,气同则入,所以苦走骨,骨得苦则阴更甚,表现为骨重而行动不利,所以骨病不宜多食苦;甘味入脾而走肉,多食甘,则脾气壅滞,不能运化水湿,所以肌肉湿肿的病人不能多吃甘味;酸入肝而走筋,酸主收缩,筋病不能多吃酸味。

附录1:

[战国]《黄帝内经》“五谷为养”说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

附录2:

[战国]《黄帝内经》“五味入五脏”说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为五入。

(《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

附录3:

[战国]《黄帝内经》“五味无令多食”劝

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

(《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

养生备于理:寿命长短在自己

本文由腾讯道学根据《中华养生通鉴》(宁业高编著)整理发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安徽省大别山文化研究院编印。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医学 道教资讯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