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丹道修炼 >

《太清养生下篇》疾病治疗法:太清祛病导引法
栏目分类:丹道修炼   发布日期:2017-05-17   浏览次数:

导引术不仅可以用于日常的养生保健,而且还有一定的疾病治疗功能。

对此,《道枢》卷二十八《太清养生下篇》之开篇就阐述了包括导引术在内的一些道术的治病机理:“人之身,十二大节,三百六十小骨,孔孔相对,脉脉相通,新气与故气交错其间。新气或顿阻,或循行;故气或流通,或壅滞,或俱塞,或并驰。盖壅滞者,阳气之聚而为块瘕者也;顿阻者,而为肿为疡者也。气既能蓄聚,则亦有分散之理矣。凡患之所在,可用导引以散之,和气以攻之,时意以送之,清气以润之,咽津以补之。”这里显然是把人体内“气”的运行作为人生命活力依存的基础或表征。

《太清养生下篇》疾病治疗法:太清祛病导引法

在现代人体解剖学中始终很难找到与“气”完全对应的物质实体(资料图 图源网络)

虽然在现代人体解剖学中始终很难找到与“气”完全对应的物质实体,但我们不能就此完全否认这种认识所暗含的科学因素。这里所说的“气”,大概是囊括现代人体生理学所讲的血液、体液的流通和神经的传导等生理现象在内的综合物。实际上,根据现代病理知识,这段话的主要问题在于没有揭示出造成人体之“气”壅滞、顿阻等病患的诸如病毒、病菌之类更深层的致病因素,而且在治疗方法上也仅指出了一些不用任何药物的诸如“导引以散之,和气以攻之,时意以送之,清气以润之,咽津以补之”之类的治疗方法。对于某些病症,这些治疗方法当然是有效的,但也不是万能的。

在上述导引治病机理之后,《太清养生下篇》中还列有20种病症的以导引为主体的治疗方法。若从现代医学角度考量,其对每种疾病的记述,实际上主要包含了疾病名称、生病机理和治疗方法三方面的内容。鉴于该篇中所述导引法所具有的鲜明的治病特色,我们暂且将其命名为“太清祛病导引法”。现整理如下:

1.病名:霍乱

病理:本乎冷气所散,其腠理乍通乍塞,其气道忽留忽行,或气应行阴乃复行阳,或气应行阳乃复行阴。

治法:于密室厚衣。大坐,以左右手据二膝上,向左力回六十过,右亦如之,左右迭为之,满三百六十之数,乃长呼者七,既已则长吹,长嘘,长呵,长咽,长唏者各七,则愈矣。或疾甚,不可导引,则使人掣左手,次之右手,次之左足,次之右足,各三百六十过,兼以沸汤浸手至肘,浸足至膝,冷则易之,至愈而止。此何也?以外气引内气者也,亦足以治尸蹙焉。

2.病名:癞

病理:太阳之病也,阳为阴所排,而沉于骨髓,积久则新气不达,故气不通,壅瘀郁热而生虫。于是为癞焉。

治法:密室静居,食不厌少,情不厌闲。大坐,放纵其体,以左右手据二膝上,以首及身向左力回十过,右亦如之,左右迭为之,满三百六十之数。如此则关节、血脉,腠理、毛孔尽开。乃长呼,长吹,长嘘,长呵,长咽,长唏者各五。然后以清气攻之者有六焉。其一,则大坐,放纵其体,鼻徐徐长取其清气,兼以意想使清气周达于骨髓,然后口徐徐长呼以出之,既已,漱津以咽之,如是者六十过;其二,则以吹出之;其三,则以嘘出之;其四,则以呵出之;其五,则以咽出之;其六,则以唏出之(并与呼法同)。然后,鼻徐徐长取其清气,兼以意想使清气周达于骨髓,口长吐以出之,漱津以咽之者六十过,于是阳虫为阴所击当自毙矣。必以卯午酉子之时,为之可也(忌食面及羊肉)。

3.病名:半身不遂

病理:阳气蓄聚,为外寒所蔽,或因阴气所卫,其脉虽通,而内无所达也。

治法:大坐,以左右手据二膝上,向左力回十过,右亦如之,左右迭两相合者,满三百六十之数。即使人力掣,手足不随者,各三百六十过,复以左右手向下;将手足不随者,亦三百六十过。既已,乃纵放其体,以鼻徐徐长取其清气,然后口徐徐长呼出之,当呼之时,以意送其气入于所患手足之中,又咽津,随之者六十过,吹、嘘、呵、咽、唏,皆如之。病甚者,不堪导引,则使人力掣。手足不遂者,以意送其气亦可。

4.病名:周身肿

病理:阳气促于五藏,出于皮肤而不散也。

治法:大坐,以左右手据膝上,左右力回者各十过,一易。于是,两相合者三百六十过。以鼻长取清气,使周达于五藏,口长呼以出之,漱津以咽之者六十过,吹、嘘、呵、咽、唏,亦如之。热之盛者,其口无津,则惟导引以鼻取其清,口吐其浊,亦可也(此亦治疮病)。热气所冲,屯聚不散而为肿者,则以口长吹于肿之上,十四过,以冷手宽按之,以口长呵于肿之上,十四过,复搓左右手,使热,宽按之。如此迭为焉,至愈而止。

5.病名:目赤而干痛

病理:为肝热之所冲也。

治法:左右导引三百六十过,然后鼻徐徐长取其清气,而想其清气上射于目,则热气为清气冲之,自然热气退从口出,可以呵而吐之,满三百六十之数,则愈矣。呵者,主于心,故出于本气者也。

6.病名:耳聋

《太清养生下篇》疾病治疗法:太清祛病导引法

肾中之热气冲于耳,复为阴气逆闭之也。(资料图 图源网络)

病理:肾中之热气冲于耳,复为阴气逆闭之也。

治法:左右导引三百六十过,既已,以手力挽左右耳四十九过;然后以鼻徐徐长取其清气,兼以意想其清气使达于肾中,则以口徐徐哂而出之。如此者,满三百六十之数。咽者,主于肾;挽耳者,去其阴也。昼夜二时为之,则愈矣。

7.病名:上气咳嗽

病理:阳气在于藏,奔上而欲出,其阴气复入而相逢于颡中,阴阳之气渐盛,则嗽弥甚矣。譬如以气吹火焉:气,冷也;火,热也。然,吹则火盛矣。

治法:大坐,左右导引各二百四十过;以二肘向后,以臂向前,力努之。既已,复以左右手委于二肘向前力以相近;既立已,复立左右膝,以二手在二髀之下,又以二髀向外力捅二肘,各十四过;然后以首左倾,以肩力承之,其右亦然,迭为之各十六过,向上长引其颈四过,乃长呼,长吹,长嘘,长呵,长咽,长唏,各七过。日三时为之,疾则愈矣。兼于鼻徐徐取其清气,口徐徐长呼以出之,漱津以咽之,吹、嘘、呵、咽、唏者,二十过。其效则加速焉。凡上气者,其行之之时,始举足,以足向前力踏之胫后着地,斯为佳矣。

8.病名:劳复

病理:其阳虚损,或因饱气其气乍闭乍冲,或投热食以致之也。

治法:大坐,徐徐导引左右各四十九过,鼻徐徐长取其清气,口徐徐长吐之,吐则咽其津,满一百二十过,有馀力则进而至于二百四十、三百六十之数,尤佳也。然后舒左足,以左手按其足上,以其足左右转之四十九过,其右易然,日再为之则愈矣。故彭祖日:内外转其二足,各十过,可以止诸劳。盖为此也。

9.病名:温疫

病理:阳气也。聚于诸藏,入于诸脉,及于腠理也。

治法:大坐,左右导引三百六十过(歧伯日:导引者,挽仰屈伸也。甘始日:又手项上左右捩,不息也。又云:率以汗出为度,汗则粉身)。然后立右膝,以左足向前蹋之,立左膝,以右足蹋之,各四十九过(卧而为之亦可)。鼻纳之口吐之者,二百四十过,进至于三百六十之数,尤佳也。彭祖日:亦可以已疟。

10.病名:疟

病理:阳在于隔之下,奔上而欲出;阴在于隔之上,为阴所闭,其阳漏而泻出。其发有时者,盖阴阳所竞,各有节候也。

治法:于欲发之时,左右导引各三百六十过,然后立右膝舒左足,蹋之四十九过。其右亦然。于是鼻纳之,口吐之,其呼、嘘各二十一过,则愈矣。

11.病名:鼻衂血、口唾血

治理:中焦热炽,饮水则变为血,故中焦之气上冲于肺,肺复冲鼻,则为纫血,中焦之气下注于脾,脾复冲口则为唾血。凡病此者,前溲少矣。

治法:左右导引三百六十过,既已,以手力挽左右耳四十九过;然后以鼻徐徐长取其清气,兼以意想其清气使达于肾中,则以口徐徐哂而出之。如此者,满三百六十之数。咽者,主于肾;挽耳者,去其阴也。昼夜二时为之,则愈矣。

治法:大坐,导引左右各三百六十过,然后舒左右足,以左手提右足五指七过,右亦如之;纫血,则咽津焉,鼻纳之,口吐嘘出之;唾血亦咽津焉,而咽出之,各三百六十过。旦暮为之则愈矣。甚者,三时为之可也。

12.病名:赤下

病理:下焦热炽而复饮水,其阴阳相竞,荡于下焦,不得依道而行,时有冷气击之,则痛矣。

治法:左右导引各三百六十过。既已,则咽津焉。鼻纳之,口吐之,与夫呼、嘘、呵、哂、唏各六十过,又咽津焉。日四、五为之则愈矣。

13.病名:前后溲不通

病理:阳气在于下部而逆据也。

治法:导引左右各三百六十过。既已,以左右手向背之后相叉,以左手向右,以右手力挽之,十四过,其右亦然。复舒左手,以右手力举左肩十四过,其右亦然。然后咽津焉,与夫吐纳:呼、吹、呵、咽、唏,各六十过,日再为之,则愈矣。故宁先生曰:“平坐,伸左手以右手指肩挽之,治前溲不通;以左右手交于背后,名日带缚,治后溲不通。”盖谓此也。

14.病名:淋

病理:水道热炽,干涩而不下,时漏而出也。

治法:导引左右各三百六十过,然后立左右足,以左右手从髀之下入,左手总把左足之五指,以右手总把右足之五指,俱向内力挽之,十四过。既已,则咽津焉,鼻徐取其清气,以口咽吐出之,三百六十过。日三作之,弥佳也。

15.病名:㽷

病理:阴也。本于虚假或病之后诸藏冷气,加以饮水。:阴气既入则长所积之水矣;阳气既纳则不通所积之阴矣。水气渐盛至于皮肤而为焉。

症候:左右目脸上起色如老蚕,二胁转侧有水声也。

治法:左右导引各三百六十过。既已,鼻纳之,口吐之,次则嘘、呵、咽、唏,各六十过,及想其气周于一身,昼夜三时为之,久则愈矣(忌食成,宜啖小豆汁,或煮小豆浸左右足为佳)。

16.病名:反胃

病理:积日受冷,于是阴气渐下屯于腹口,热食头之,为阴气逆据,反而出之也。

治法:常虚腹导引各三百六十过。以左右手相叉,以左右足力蹋二手四十九过,以左手背委于左腋之下,用右手攀左肘七过,其右亦然,即咽津焉。鼻徐徐短取其气,口呵以出之,一百二十过,复咽津焉。次则咽、吹、唏亦如之,三时作之则愈矣(力不堪者二时不可)。

17.病名:心腹坚痛

病理:阴冷之气屯于心腹,积聚而不散,虽复厚衣以阳击之,阴阳相竞则阴弥甚矣。

治法:左右导引合于三百六十过,则咽津焉。鼻徐徐取其清气,口徐徐呼而出之,当以暖气排其积聚,凡吐咽者,满二百八十之数,呼嘘亦如之。昼夜二时为之则愈矣。

《太清养生下篇》疾病治疗法:太清祛病导引法

阴冷之气屯于心腹(资料图 图源网络)

18.病名:胸胁结癖

病理:阴也。冷气偏屯于胸胁,或因食久,而不散也。

治法:清旦,仰眠,立左右足,使人以手揣取癖根,渐入手于癣根之下,稍举之,起始则痛,后则可忍焉。然后力举之,一百二十过。二三日之后,进而至于二百四十之数,可矣。五日之后,进而至于二百四十之数,可矣。既已,导引三百六十过,然后咽津焉。鼻纳之,口呵之,以意送其气于病之所在,使下部出之,满一百二十之数,渐至于二百四十。以致三百六十弥佳也。昼夜二时为之,即愈矣。

19.病名:心腹卒满

病理:阴气在于藏,起则冲于心也。

治法:导引左右合于三百六十过,咽津纳气,而口呼之,使气出于下部,满三百六十之数,则愈矣。

20.病名:目赤而泪出

病理:肝之阴气冲于目也。

治法:如前导引,既已,咽津焉。瞑目,以鼻纳其清气,开目,以口呵出其浊气,满于三百六十之数,昼夜二时为之,则愈矣。

综观此“太清祛病导引法”,其对疾病的名称多以其症状名之,对疾病的病理分析则皆以阴阳为纲纪,而对疾病的处方则以导引为主,兼及行气、起居、饮食等多种疗法。这些表现都与中国传统医学的特征相吻合。当然,与现代医学相比,该篇对这20种疾病,尤其是在病理分析上,还只是一种大概的、粗线条的把握,尚欠缺必要的科学精度。

《太清养生下篇》疾病治疗法:太清祛病导引法

《太清导引养生经》书影(资料图 图源网络)

若追溯“太清祛病导引法”之渊源,早在曾懂之前,医学界已有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或唐代王焘的《外台秘要》可作参考,道教中也有诸如《太清导引养生经》之类的导引经典可作范本。但我们将此导引法与这些“前辈”文献相对照后发现,其中极少雷同之处。只有上面第8和第13种疾病导引法中所引用的彭祖和宁先生的话是与《太清导引养生经》中的大体相同。可见,此“太清祛病导引法”的创编的确参考了《太清导引养生经》。

若从每种疾病的具体导引方法分析,“太清祛病导引法”中还融进了一些呼、吹、嘘、呵、唏、咽之类的行外气之法,第2、3、5、6、18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中则运用了以意领气的行内气法,如第18种治疗方法中的“鼻纳之,口呵之,以意送其气于病之所在,使下部出之”,即包含了行内气和行外气两种气法。这一特征虽然在宋以前的很多导引法中已经存在,但不如此法中体现得鲜明。

《太清养生下篇》疾病治疗法:太清祛病导引法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医学 道教资讯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