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道教建筑 >

雨中游楼观台
栏目分类:道教建筑   发布日期:2016-06-16   浏览次数:

 又一次回到楼观台。

  “白云如有约,凉雨喜相迎”。春雨好像专爱与游人戏嬉,途中便伴着白云悄然而下,落在人们的头上,脸上,好亲热!雨细细密密,随风而下。同路没带雨伞的人以包遮头而埋怨,为何下雨就怨天呢?雨天自有它的妙处,渴望的心正求之不得呢!烟雨檬檬,淡绿色的终南山沐浴在静谧的春雨中。云雾缭绕,时隐时现,似海市蜃楼,欲近还远。

  

  “洞中开日月,窗里发云霞”山野的诱惑,寻仙访道的意愿就更能激起人跋涉览胜的冲动了。这里是竹的海洋,人走入其中似乎太渺小了,就像林海中间一根青皮竹子。  

  山已没了影子,但路仍忠实地为人们指引着方向。竹林中,雾气似缠绵的轻纱,飘逸于翠竹之间。是它把整个山林扮成一个朦胧而神密的世界,春天的神韵就藏在其中。不信,你瞧,那么多游人不正在全神贯注地探首寻觅么!

   久居闹市的我们来到这温馨的清静之所,飘然于这幽雅的氛围之中,一种超然的空阔感把人带到对远古的思索中。同行的几位时而望着烟波浩荡的竹林发痴,时而对着不见其踪的大山忘情感慨,似乎有留而不返之意。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山林之腹地—--说经台。

  

只见雄伟的山门顶悬着一块黑匾,上有三个姿金大字“说经台”,为石鲁所题。笔法气势昂然,雄劲而有力。

山门前的几棵大树中间有一六角水池,池壁上有石雕龙头,一股清泉从龙口叮咚流下。池上有栏,合围成六角形,栏的正面刻有诗文、花、虫、鱼、草,背面为八卦太极图。诗、画、图三者相得益彰。 池边有亭,亭中有元赵孟頫隶书“上善池”石碑一通。池名源于《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一文,池是水的汇积之所,既然“上善若水”,那么这池就必然有这样的名字了。山门两侧为碑亭,它和山门均为明代所建。亭左右各三间,碑均高一丈有余,下有可以坐三四个人的赑屃驮着。

  

  池边有亭,亭中有元赵孟頫隶书“上善池”石碑一通。池名源于《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一文,池是水的汇积之所,既然“上善若水”,那么这池就必然有这样的名字了。山门两侧为碑亭,它和山门均为明代所建。亭左右各三间,碑均高一丈有余,下有可以坐三四个人的赑屃驮着。

  

 过了山门,拾级而上,道旁尽是古木,有的三四个人才能合抱。树庞大的枝干朝四周延伸,形态各不相同。枝叶密密密麻麻,遮天蔽日,形成绿色的屏障,为树下的生物和游人遮风挡雨,人以新奇和感叹的目光看它,树以它博大的神韵给人以慈善的赏赐,树和人在这和谐的气氛中融合在一起。   说经台,又名楼观台,是东周天文学家尹喜观星望气之所。当年驻守函谷关的关令尹喜夜观天象,见天空中有一道紫光由东而来,对道学颇有研究的他明白将有贤人前来,不久他就在关前迎见老子。尹关令求道心切,官也不当了,向老子执弟子礼,请其讲学。老子遂以“道德五千言”授之。尹喜来到楼观台,在这里结草为楼,习经、学道,所以取名“楼观”。

   沿着鹅卵石铺成的路上行,不到五分钟便遇一殿,殿前竖立着绘有巨龙的杏黄旗,门两侧有副雕刻楹联曰:“存心邪辟任尔烧香无点益;持身正大见吾不拜又何妨。”道家无为自然的思想直白朴素,言简意赅。

  殿内有一巨像,貌似古代将军,甚为威武。他手持钢鞭,虎目圆睁,似乎要驱除天下一切罪恶之徒。此殿名曰“灵官殿”,是整个大庙的门神之殿。   左行而上,道旁山坡镶有石碑,上面镌刻着清朝桂林人吴熙筠撰的“洞天福地”四个大字。体属正书,字若斗大,用笔有力,洒脱不凡。  

  

   再向上,面前豁然开朗,绿色的屏障把灰蒙蒙的天重新交给了人的视野。但见脚下全是大青砖和青石条铺成的开阔地,外围青石栏、栏柱与栏壁上雕有青天、白云和花草,虽寥寥数笔,却为镜中之实物。

  背北向南的便是楼观台的核心建筑—--老子祠,前为钟鼓楼,左面架鼓,右面悬钟,钟之大,令人吃惊。每年初一鸣一通,声音响亮,十里皆闻。楼内两侧各树两碑,均为《道德经》石刻。左为篆书,右为正书。可别小看这两通石碑,它上面刻的可是被称为古丹经之王的《道德经》。中国的《道德经》虽然有好几个版本,但楼正版被天下道内人士奉为至尊。现在这两通石碑可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前面就是老君大殿了。殿脊两端均为形态逼真的龙形脊兽。中间有高一丈有余、铁制的类似古代兵器戟,极其精巧。脊顶有形态各异的小石狮,或蹲、或卧、或翘首回望、或行走如飞,天真活泼,玲珑剔透,使人一见就有要把它抱入怀中的念头。尤以殿外的雕梁画栋、飞檐斗拱以及雕花的大门最为雄伟壮观。

  

    殿内正中,道教的教祖老子端坐于莲花宝座之上。他身披绿袍,手捧太极图,鹤发童颜,慈祥的神态给人以肃穆之感。喜笑的游客此时也仿佛被感化了似的,悄然无声,肃然起敬。

  殿内两侧为屏风,高丈余。屏面皆为古画,每幅一个典故,“幽林觅道”、“渭滨垂钧”,“函关迎祖”等。画面景色清幽,山林、水涯、云峰……,给人以一种虚静之美。   殿后高而粗的古柏下有一石,名曰:碾药石。相传为女娲娘娘补天所遗,老子在其上碾过药,故有其名。以棒击其中则声音浑厚,击其边则声音铮铮,为高山流水,令人回味不绝。

  

  过了月亮形的翠华门,沿级而下,但见道两旁有两处小花圃,冬青做篱笆,里面有风雪中独开不败的腊梅,叶子宽大的枇杷和少女秀发一样的龙须柏。其为台上道众的闲情逸致之所在。在清静的宫观内养花种草。闲暇之余浇水松土,在劳动之中修养身心。

  花园左右两侧各有走廊,廊内墙壁上嵌有石碑。右面的刻有唐宋文人逸士之遗诗,正、草、隶、篆各不相同。  “此台一览众山小,不待传经意已空”,置身于幽境之中,触景生而情,人似乎也超脱了许多。   “山近朔风吹积雪,天寒落日淡孤树。道人应怪游人众,汲尽阶前井水浑”。可见楼观台在唐宋时香火就极其旺盛,是文人墨士积淀灵感,吟诗作赋的妙处。游兴之浓,虽寒冬而人众多,以至于井都被搅浑了,更何况春夏呢!

  

   一国之君的李隆基也慕名而来。有诗曰:“独伤千古后,空余松柏林”。看!这位富有四海之内的天子不也感物伤怀吗?可见他并不自在。

  左侧为花鸟石竹之刻。   郑板桥的竹刚劲有力,铮铮风骨,虽仅数笔,却诗意盎然,情趣横生。   走廊尽头有一画,一人赤足,披散着长发,服饰、容颜怪诞,肩挑一大葫芦,昂首阔步,面目坦然。题名曰:东坡居士。就其雄浑慷慨,真挚感人的诗文,加上洒脱、超然的画像,诗人“天马脱羁,飞仙游戏,穷极变幻,而适为其意中所欲出”的风格,就更加完备了。   此后又有斗姥殿和救苦殿,均为近几年所建。

  

  站在“说经台”的极顶,望雨中南山,但见云雾锁腰,翠柏、青松、绿竹相间的林海皆在云下,众山之巅探出云端,遥相对应。此时一帘薄雾正飘肩而过,风帘翠幕的山韵就更显得神秘莫测,山高路远,欲进不能了。这里古建筑的典雅,自然风光的幽静,怎能不使人触景生情呢!古人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和”兴甚至哉,歌以咏志”的不同的览物之情,此时也不无合谐之处,这也许是人修养身心的最佳志趣吧!古人就有先见之明,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既知如此,何不重游呢?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相关内容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