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功夫 > 太极拳 >

太极拳须去僵求柔 达大松大柔之境
栏目分类:太极拳   发布日期:2017-11-15   浏览次数:

练好太极拳首先必须放松,才能达到去僵求柔目的。只有松才能沉,松是太极拳之灵魂。松是柔的劲道,是拳势中的规矩,是自然放松。 资料图(来源于网络) 放松并不是一点力气都不用 放松关节是开启的,肌肉软组织是开展的。皮肤的毛孔要随呼吸和动作的开展而开

练好太极首先必须放松,才能达到去僵求柔目的。只有松才能沉,松是太极拳之灵魂。松是柔的劲道,是拳势中的规矩,是自然放松。

太极拳须去僵求柔 达大松大柔之境

 

 

 

资料图(来源于网络)

放松并不是一点力气都不用

放松关节是开启的,肌肉软组织是开展的。皮肤的毛孔要随呼吸和动作的开展而开放,精神是安逸的。放松并不是一点力气都不用,而是注重在意识的控制下不用拙力。太极拳是善用巧劲省力的学问。放松乃是一种通向深功夫高境界的技艺途径。在放松的过程中,不断壮、大内气,不断增长灵活性。通过放松结合自身感悟苦练,而获得刚柔相济的、轻沉兼备的、松活弹抖的、螺旋式的整体劲道。

放松的标准是松透

要解决放松的问题,首先要解决松肩、松胯和锻炼胸腰运化上下功夫。而胸腰部开合灵活的关键,又在于松肩,而腰部折叠运化的关键又在于松胯。要知道,放松的标准是松透。如何松透?现将我对放松的浅识体悟作如下论述,求得同仁共研付。

一、首先要将心态放松

要明白“先在心、后在身”的道理,心静是实现松的保证。练拳一定要心静,思想集中,达到心平气和的状态后,才能开始动作。太极拳是顺应人体的自然运动,是顺其自然规律而引发其自然之力的一项运动。去除杂念,身心放松,大脑人静,意守丹田。全身心放松,松透是练好太极拳的必要条件。松得好、松得透,注重心性的修炼,在推手对练中尤为重要。没有良好的心性修养,心里松不下,会直接影响形体动作。内外松不好、松不透,会影响太极拳劲道的运行发挥。

二、意念导引的放松、松展

有序地使全身各个脏器运行松展。肌肉韧带、关节处处松开拉长。《拳论》曰:“皮毛要攻,骨节要松。”又曰:“对拉拔长,逢上必下,前进之中必有后撑。”都是关于放松、松展、节节贯穿的要求。腰胯以上松开要往上领拔;腰胯以下松开是往下沉坠。上领是采天之气,下沉是接地之力,这就是松展的要义。不松展容易造成肢体僵紧不灵活。太极拳每势动作,从头到尾都包含有“弓状”的对拉劲力,在完成一个动作时,总是上下、左右、前后进行对拉弓劲的拔长。

太极拳须去僵求柔 达大松大柔之境

 

资料图(来源于网络)

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的对拉弓劲较为明显,分述如下:

(一)头部百会穴与会阴之间的对拉弓劲

叫“虚领顶劲”,要领是气沉丹田,为上下对拉,保持匀称。头颈正直,不低不昴,神意贯顶。上体从枕骨后大椎与裆的中心、尾椎骨上下相对连成一条中线,形成上下一致的对拉弓劲,体现出分合统一的整体性。这个对拉弓劲,是以腰为弓,用脊柱骨天然形成S形的生理曲线作为顶头悬,松胸内含和尾闾中正。使人体脊柱骨拉开,降低人体重心,使下盘稳固。

(二)肩、肘、腕之间的对拉弓劲

要领是肘为弓把,与手腕和肩部对拉,产生松肩、坠肘、松腕三者之间的弓劲对拉。同时产生含胸拔背与松肩、松腕之间的对拉弓劲。

(三)膝、胯、足之间的对拉弓劲

要领是膝为弓把,胯骨与足跟为弓梢,两胯之间对拉撑圆,产生弓劲。同样两膝关节反方向微屈,向里扣,内含圆。加上两足前弓后撑,产生外形屈曲、内中求直、形成对拉劲,得到圆裆。

(四)两手与两足之间的对拉弓劲

要领是两手足向前后,或上下分开,方向相反,形成对拉弓劲的拔长。得到上下、左右、内外贯通一气。使下盘稳固,能较好地产生反坐力,有利于感触对方来劲方向。太极拳松柔的修炼是在行拳和推手较技中,感受对拉拔长式的放松展开,使拳势既有圆匀灵活,又有似弓弦的崩弹之力,更有八方支撑的稳固气势,达到意、气、劲的合一。如果没有练好松柔的拳式去推手较技,自己身上的肌肉就是负担,肌肉不松、僵劲大,变化就慢了,必将负于对手。还要明白意、气、劲在纵向松落的同时,伴随着横向开展,是实现全松的关键。在拳式动作中,求得上下对拉、左右对拉、前后对拉,才是完整的周身放松。松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做到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当气血周流全身时,便能体验到舒畅通透,泰然自若。因此放松是练好拳架和推手之灵魂。

三、太极拳走架时注重松沉

太极拳走架时注重松沉,是意气力的下沉,重心下移和主要关节的松沉。松沉不是动作的下踏和下蹲,更不是身子低下去,而是丹田内气下沉。只要周身松开了、松透了,气自然会沉下去。日久内劲自生,脚下也会沉稳。除练拳行架时“虚领顶劲”外,其他部位都处于松沉状态。如上肢的松肩坠肘,下肢的松胯扩膝,涌泉贴地,脚趾抓地,中盘的松胸实腹,都是为了周身松沉的要求。肢体上的松沉,有利于真气下沉:重心下移,稳固下盘,又有利于中盘和上盘的轻灵,从而达到轻沉兼备的效果。一旦松柔与轻沉都具备了,便能体现到八面支撑的态势。放松要松得干净,没有丝毫杂念,瞬间要松到脚下,两足增力,桩功才能稳固。

放松是意、气、力的合一。都有沉人脚底、入地三分,会感觉到有东西从脚底向上升腾起来,充盈全身,将人向上拔起。松沉拔起,这时才会体验到:“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的动意。而“头顶悬”也会自然形成。

四、太极拳中松与活的关系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各个部位关节的松活,二是以丹田为核心带动肢节顺逆缠绕韧性的松活。通过松腰沉胯、圆裆、架势的锻炼,不断增强关节的松活,韧带的柔韧和肌肉的弹性。从而做到一举一动,周身俱轻灵。使周身各个环节都能随心所欲地得到圆活、灵敏、滑润、变化轻快自如。在动作形态上做到松圆、非圆即弧。开合螺旋、升沉螺旋、处处体现公转的运动规律。轻是保证周身内外放松的必要条件。在练拳中,用意不用力的练法,才能越练越灵活,达到“一羽不能加”的高度灵敏性。

松活能随时灵活地集中到某一点,从而能发挥力量和速度。拳论中说“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达到灵活变化,周身一家,发劲完整的高度敏感性。总之从松活人手,松则沉、沉则轻、轻则灵、灵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化则发的变化规律法则。

太极拳须去僵求柔 达大松大柔之境

 

资料图(来源于网络)

五、太极拳的松击

松击是太极拳的短劲、寸劲、透劲、惊弹劲、崩炸劲等松击劲力。以松透全身的整劲求得快准、冷狠、入里透内、惊心动魄的打击效果。极柔轻而后极坚刚的内劲就是松击的体现。太极拳推手时的发放质量标准是冷弹脆快,可说是松击突变。架势越松沉,内劲就越整,打击就越小,穿透力就越大。久练、苦练才能获得松击真功。

六、太极拳松空,完全松空成自然

松的程度越高,功夫越深。功夫练到虚无至极的程度,如受到外界袭击时,会有一种自然反应(本能),而袭击者被跌出倒下。久练身静、心空,体内生理机能就会自然发动。还有手空、脚心空,脚心的涌泉穴不受阻塞,气扬通畅。所讲的松空是练到高级阶段,直至无形无象,“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深奥玄妙。只有刻苦研练才能悟其道义。明白松空运化要领,不受牵制,内在肌体均能松空活动。

七、松肩,是以意气将两肩松开

气向下沉,心要静,气要领,两肩关节有脱开之感。肩部斜方肌和横韧带拉长,气向下沉与胯连接,前与两胸相连,后与两肩相接。肩关节松开,意贯两膊。肩膊不松,上胸气不能下沉,会影响含胸拔背,所以肩松上肢就没有用力的感觉,时间练久了,就没有肩头和耸肩之病。还要知道,人身九节珠的生理结构,九节珠是脚腕、膝、胯、腰、脊、颈椎、肩、肘、手腕节节松腰间。再就是松八段,八段为脚、小腿、大腿、脊背、脖颈、大臂、小臂、手掌。明白生理结构,懂得松空要领,在运化中显示出活字,就不会受制于人。

总之,放松修炼,达到大松大柔、松透,恰到好处。道法自然生,强求似水流,不要有拔苗助长的硬做法。只有下功夫揣摩苦练,细心体悟,才会产生质的飞跃。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