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国学资讯 >

新闻路上拓荒牛
栏目分类:国学资讯   发布日期:2018-06-01   浏览次数:

      2011年10月22日,是我的新闻前辈曾学国老师辞世一周年纪念日。他静静地走了,走得突然,走得匆忙,叫人不相信这是真的。可越是这样想,心里越是对他产生深深的怀念和不舍之情,他的音容笑貌总在我眼前闪现,抹不掉,忘不了。  我们相识二十年了。二十年中,他那真诚友善的精神品质、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成为我一生的榜样。  1991年9月8日,我(当时为农民)被通知去镇政府参加全镇通讯员培训,授课老师正是曾学国,我们就这样相识了。他当时是县委宣传部新闻科长,人长得白白胖胖,膀大腰圆,额宽面阔,慈眉善目,一副宽厚的长者风范。我静静地聆听他的讲授,那种抑扬顿挫的语调、幽默风趣的谈吐、深入浅出的解析,令人耳目一新。培训班上,我现场学写的三篇新闻稿件被他看中,并推荐给当时的《郧县报》、《郧阳报》。报纸很快登出我的文章,让我欣喜异常。随后他给我来信,夸我“是块写新闻的料儿”。这句赞誉和鼓励成为我人生的指向标。至此,我采写新闻便一发不可收拾。  曾老师是我最好的良师益友。每当我在工作、生活上一遇到“坎儿”,就向他倾诉、找他解决,他总是乐此不疲给我出点子、想办法,帮我分析问题,解决困难。在他的热心帮助下,我度过了人生一道道难关。1992年4月,我被镇政府聘为专职宣传干事。通过努力拼搏,后来我又被招聘为国家干部,不久又进入县新闻单位工作。  曾老师对工作严谨务实、勤奋敬业,视党的新闻事业为生命。他原籍郧县胡家营镇麒麟村,原本是一位民办教师,文化程度不算高,写作功底也不太深,就是凭着一种对党的新闻事业无限热爱的信念,凭着一股坚韧不拔的毅力,相信勤能补拙,用三寸秃笔坚持不懈撰写新闻报道,一路踏着坚实的脚步,走出了一片新天地。他先后当过乡镇通讯干事、宣传委员;当过县报社和县广电局编辑、记者;当过县委宣传部新闻科长、分管新闻工作的副部长;当过十堰日报通联部等部室负责人……无论工作单位怎样调整,无论职务怎样变动,也无论工作环境怎样变化,时代潮流怎样变迁,他的根依然深植在新闻宣传这片土地上,笔耕不辍,负重前行。他痴迷新闻的程度,用他自己的话说,一天24小时,无时不在想新闻,就是睡觉做梦都在想新闻。为了采访一篇好新闻,家里的事再忙再大也丢下不管;为了撰写好一篇新闻稿,他常常伏在自家阴暗潮湿的平房里,苦思冥想, “开夜车”通宵达旦,直到稿件自己完全满意为止。仅上世纪九十年代,他个人在 《人民日报》、 《经济日报》、 《光明日报》、 《湖北日报》、 《十堰日报》以及中央、省、市广播电台和一些专业报(台)用稿达万余篇次,500多万字。其中,《县委书记的广告服》等数十篇作品获得国家、省、市级好新闻奖,各类荣誉证书达五六百个。他亲手采写并推出的全国劳模余国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赵文颜、全省劳模肖安学、勇与歹徒作斗争的刘正茹、高士英、黄永秀等许多先进典型,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曾老师从郧县调往十堰日报社工作。虽然工作单位变了,但工作性质没有变;虽然我们之间相距的路程远了,但那份厚重的情谊丝毫不减。我们沟通交流的方式很多,彼此时不时打个电话问候,交流思想,沟通感情,或工作,或学习,或生活,天南地北,家长里短,无所不谈。他那乐观处世的心态,豁达宽广的胸襟,诙谐幽默的语言,总能无形中化解我心中的郁结,让沉闷的心情豁然开朗。1999年,他终于在十堰有了自己的房子,不久孩子也上了大学,家庭和睦,安居乐业,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谁知天有不测风云。2000年以后,他健康的身体出现了问题,先因阑尾炎入院,在做手术时又意外发现结肠处有两处溃烂斑点;2004年4月,又感觉腹部不适入院,还是结肠上出现问题,在原手术处再行手术。此后,他经常一吃东西就感到腹部不适,成了医院的常客,身体每况愈下。随着病情加剧,他先后多次入住太和医院、市人民医院治疗,仍没有好转的迹象。2007年秋转至武汉同济医院做手术,术后他长长舒了一口气,认为这回该没事了,心里也安稳了许多。在休养过程中,他甚至张罗着要上班!哪想还没去上班,身体又不行了,主要表现为一直盗汗、双目昏花、四肢乏力、胸闷气短。2008年5月1日,他决定到全国最知名的北京301医院进行诊治。经过医院专家教授仔细化验诊断,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腹腔癌晚期!由于长期饱受病魔折磨,他原先90多公斤的体重骤降至四五十公斤,瘦成了皮包骨!加上多次做手术,体质十分虚弱,医生说不能再行手术,只能靠打针、吃药、化疗缓解症状,维持现状,等待着生命奇迹的出现。但终因回天无力,于2010年10月22日6时10分辞世。  听到噩耗,我十分震惊,不愿接受这一残酷的事实。曾老师刚刚五十出头,正值人生旺盛期,就这样离我们远去了。  曾老师英年离世,发生这样的事,有它的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是因他常年玩命工作而积劳成疾!作为一名职业新闻工作者,他曾长达数十年蜗居在阴暗潮湿的平房里,通宵达旦地伏案写作;他时常奔波于田间地头、工矿企业采访新闻,为捕捉一条条 “活鱼”,饱一餐饿一顿的;他 “位卑未敢忘国忧”,常忧虑于社会状况,倾注于民生疾苦……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透支生命!  我再一次热泪滚滚,泪水浸湿了纸笺。恍惚中,我看到他瘦骨嶙峋的样子,想起“吃的是草挤的是奶”的孺子牛;我看到他花白的头发,想起“吐尽锦丝”的春蚕;我看到他孱弱不堪的背影,想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人生只是一个过程,或长或短,自己并不能完全决定,重要的是他给后人留下了什么。曾老师静静地走了,却给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一生无愧于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我对他的思念是无尽的!  曾老师,一路走好!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上一篇:体验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