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道教人物 >

长眠于凤凰山麓的道教之祖[先秦秦汉]
栏目分类:道教人物   发布日期:2017-06-26   浏览次数:

在分水百岁坊村的凤凰山麓,曾经有一座古墓。这座古墓的主人就是赫赫有名的中国传统宗教道教的创立者张道陵的父亲张大顺。这位张大顺,被誉为道教之祖,他是张道陵的父亲。姓张名翳,字大顺,曾在天目山居住并修行,号桐柏真人,也被尊为天师。张道陵就是在

  在分水百岁坊村的凤凰山麓,曾经有一座古墓。这座古墓的主人就是赫赫有名的中国传统宗教道教的创立者张道陵的父亲张大顺。这位张大顺,被誉为道教之祖,他是张道陵的父亲。姓张名翳,字大顺,曾在天目山居住并修行,号桐柏真人,也被尊为天师。张道陵就是在汉光武帝进武十年生于天目山的。随着时间的推逝,如今古墓已不复存,只留下流传千载的神秘故事。

  张道陵,名传千古的道教创立者

  正如前面所说,道教的思想远在张道陵之前就已经在华夏大地上流传。但无可争议的是,张道陵的出现,让道教教团正式出现了。而张道陵也因此被人们视为道教的创立者。而桐柏真人张大顺,也因为其子张道陵的缘故,得以在史书留名。

  张陵,道教称张道陵,字辅汉,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人。生于东汉光武帝十年(公元34年)正月十五日晚上。据传,他的八世祖为“汉初三杰”之一的留侯张良。张良辅佐刘邦打天下,建立了两汉王朝,被封为“留侯”。而张良功成身退,飘然而去,随赤松子学辟谷,导引轻身之术。

  张道陵的父亲叫张大顺,也好神仙之术,自称“桐柏真人”,所以,他生下儿子,即取名为“陵”,希望将来能追随先祖,远离尘世,登陵成仙。

  张道陵自幼聪慧,七岁时,开始学习儒家“五经”,以后,不断学习到社会上流传的天文、地理一类的书。他刻苦学习,立志做官,并想辅佐汉室,荣宗耀祖。志向和毅力鼓舞着他,最后,他进入了全国的高等学府——洛阳太学,在这里他博通五经,成了一名饱学之士。

  张道陵太学毕业后,他想跟他的老师一样来授徒讲经,一举成名。他先后到南方天目山南的神仙观和西北的通仙观,设立讲堂,教授五经。数年间,学生由千人之多,乡人称他为“大儒”,名传一方。

  汉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张道陵二十五岁,被郡守以“贤良”推荐到朝廷,后来,到洛阳经过考核,一举中了“贤良方正极言直谏科”,被朝廷授予巴郡江州(今重庆市)令。在江州令任上,他看透了地方强权的横行,为官的贪赃枉法,老百姓食不果腹怨声载道。他又想到自己为一介书生、小小县令,怎么也改变不了这样的世道,倒不如效法先祖张良,出离尘世,善保自身,以图延年益寿罢了。于是,张道陵约在明帝末年,谢绝了朝廷的一再挽留,辞去江州令职,便北上洛阳,隐居北邙山中,潜心修习黄老长生之道。他研读了《道德经》、《河图》、《洛书》以及谶纬之学。三年后,得《黄帝九鼎丹法》,相传神兽白虎衔符而至其所,其道术日益完善。汉光武帝由谶纬之说登上皇帝宝座,晚年,深信不疑,遂“宣布图谶于天下”。汉明帝继位后,秉承皇帝遗旨,宣扬图谶,又派人西天求法,引佛教于中国。汉章帝建初五年(公元80年),在京城举行了白虎观会议,章帝主持以图谶证五经,也就是以神学来讲五经,听说北邙山有个张道陵,便征召他为经学博士,张道陵无心辅佐汉室,便避而不见。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朝廷又下诏征张道陵为太傅,封兾县侯,但张道陵却视禄为粪土,所以三诏而不就。张道陵对来使说:“人生在世,不过百岁,光阴荏苒,转瞬便逝。父母隆恩,妻不厚爱,也随时而消失。君臣之恩,谁见长久?请转告圣上,只要清静寡欲,无为而治,天下自然大定,我有何用?我志在青山中!”为了避开京都近郊的俗务嘈杂和骚扰,张道陵决心离开云游名山大川、访求仙术去了。

  张道陵先是南游淮河,居桐柏太平山,后与弟子王长一起,渡江南下,在江西贵溪县云锦山住了下来。这里山清水秀,景色清幽,传说为古仙人栖息之所,张道陵就在山上结庐而居,并筑坛炼丹,经过三年而九天神丹炼成;而龙虎出现,所以,此山又称龙虎山,为后世的道教圣地。

  凤凰山的张大顺古墓是真是假?

  作为道教创立者张道陵的父亲,张大顺是否真的安葬于分水凤凰山呢?虽然年代久远,可直接考据的证据已经泯然无存。但从一些留存的历史资料中我们仍然可以找到答案。

  首先从张大顺的活动范围来分析。张大顺的生平事迹多已不可考,但是其号为桐柏真人,是因为他修道于桐柏山。这个桐柏山位于今天的浙江省台州天台一带,是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由此来看,张大顺的主要修道生涯亦是活动于今天的江浙一带。从这个地理范围来看,张大顺最终死于江浙并葬于此地亦是大有可能。

  而能够为此提供的另一个证据则是一份《张氏族谱》中曾经有记录:汉桐柏真人张大顺墓:在浙江杭州府凤凰山。从此记录来看,也佐证了分水凤凰山麓的张大顺古墓当为真。

  据分水王顺庆老师考证,张大顺仙逝后,就葬在分邑生仙外乡的诸睦村凤凰山麓。当时墓地上还建有桐柏真人的墓碑,而墓旁则是他姓坟塚。可是,随着岁月的更替,年代的久远,张大顺的坟墓也逐渐荒芜。在明崇祯年间的时候,为了这处坟地,居住在此的张氏后裔还与旁边的那家发生了争界之事,双方各不相让。无奈,张姓子孙就去寻找有力的证据,他们寻访到了当时掌管天下道教事务的第五十一代天师——正一真人张显庸。于是张显庸亲自来到此地,决断这一历史疑案,也是公案,他拿出张姓家谱,与对方理论,说家谱上记载祖先张大顺的墓就在桐庐的西北乡,那是因为在汉代的时候还没有分水县(也就是分水县当时还没有从桐庐分出来),自然就找不到这个墓的具体位置与地点了。现如今根据家谱记载的,再观察周围的山川形貌,可以断定这里就是祖师安息之处,也就是此处是张家的祖茔之地。旁边那家见张家有凭有据,也就不好意思再争了,况且张家是天师后裔,此处又是天师安息之处,也不得不心生崇敬之意。

  要知道,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老百姓世世代代,多多少少都是相信它的神力的。于是,两家争界之事得以平息,张家后人在正一真人张显庸的指点下,对张大顺的坟加以重新修理,使之更加威严、显赫。之后还在此安置了十余家姓张的人家来守护张大顺的墓。于是,张家的一分支就在此繁衍生息,代代相传。清康熙二十一年嗣真人张继宗,乾隆五十六年嗣真人张遇隆先后来此祭扫并修整祖坟。此墓从路口到墓地,有很长一段由鹅卵石铺设的松柏掩映的宽敞道路,整个墓地很大,用石板回旋铺成坟墓,坟顶中心有一根2米多高的六角形石柱。墓前共有18块墓碑,历朝历代凡到过此地的达官贵人都要留下笔墨并镌刻成碑,其中有一块碑高3米左右、厚50厘米左右,是碑中最大的一块,上题有大清乾隆皇帝的御笔,下面还刻有御印。分水诸睦村(现名百岁坊村)的凤凰山麓,俨然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相关内容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