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养生知识 > 气功养生 >

萧天石著作拜读笔记之六
栏目分类:气功养生   发布日期:2016-06-24   浏览次数:

关于心性修炼 心性一词最早出自孟子尽心知性的提法: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和天矣。后来佛教各宗盛谈心性,禅宗说:自心即是真性(佛性),明心见性,便顿悟成佛。道教会通传统道教的神、道诸范畴解释心性;又以身心、性命双修、双合来对应,反驳禅宗
萧天石著作拜读笔记之六

关于心性修炼
“心性”一词最早出自孟子“尽心知性”的提法:“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和天矣。”后来佛教各宗盛谈“心性”,禅宗说:“自心即是真性(佛性)”,明心见性,便顿悟成佛。道教会通传统道教的神、道诸范畴解释“心性”;又以身心、性命双修、双合来对应,反驳禅宗的明心见性,提出“心性圆明”的思想。
全真龙门派第二代掌门人尹志平的高第弟子所著《性命圭旨》说得更为清楚:“心性者,本体也。”儒家叫做“执中”者,即执此“本体”之中也;道之“守中”者,守此“本体”之中也;释之“空中”者,本体之中本洞然而空也。道之“得一”者,得此本体之“一”也;释之“归一”者,归此本体之“一”也;儒之“一贯”者,以此本体之“一”而贯之也。
一言以蔽之,佛家以“明心见性”为工夫为追求,道家以“修心炼性”为工夫为追求,儒家以“存心养性”为工夫为追求。各家心性学说名同,而内涵相去甚远也!
而萧天石先生则说“心性原本只是一件,分而言之,所以为方便说教也。”“心即道,性即道。”“存心养性,不但为尽心尽性之本;且亦为炼心炼性与明心见性之不可欠缺的工夫。”
可见,萧天石先生对道家全真道“本心即道,性在心中,本心即性”的心性学说不甚了了。武当“心性图”开首一句:“玄天上帝拱而问之:道者何也?太上曰:心即舍,而性即道。”唐代高道司马承祯也认为,“心为道器宇。”道家所说的“心”与“性”,惟精微思辨,方知它们不在一个层次上,并不是互等关系。所以王重阳祖师作“心死神活”之工夫。
武当道人们认为“性即道”,人的先天本性是纯善无恶的,它与至高无上的“道”是相合的。那么人的天性的显露,必然会使人的心灵大放光明。
张三丰祖师说:“既不知穷理,则心不明。心既不明,则不能见性。既不能见性,焉能致命!”实际上是说,人们的身体健康,寿命延长,离不开“道心”的修炼;人们的心性修炼,成为至圣,一定也离不开“德性”的涵养。更有甚者,张三丰说:“大道以修心炼性为首。性在心内,心包性外,是性为定理之主人,心为栖性之庐舍。修心者,存心也;炼性者,养性也。存心者,坚固城廓,不使房屋倒坍,即筑基也;养性者,浇培鄞鄂,务使内药成全,即炼己也。心朗朗,性安安,情欲不干,无思无虑,心与性内外坦然,不烦不恼,此修心炼性之效,即内丹也。”三丰祖师虽然借用了儒家的“存心养性”,但其内涵和功用已经发生微妙变化。
 
陈禾塬 原创
 
2015.11.30.于深圳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