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功夫 > 太极拳 >

恩师陈小旺的太极观
栏目分类:太极拳   发布日期:2017-10-22   浏览次数:

  恩师陈小旺,乃当今太极名师,其太极拳艺精微神妙,理念深邃独到,且为人谦和,品德高尚,吾有幸得其教诲,感觉受益颇深。学习研究恩师的太极观,无论对太极拳艺还是工作生活,都会大有裨益。本人才疏学浅,难窥全貌,谨从以下几方面对其太极观进行粗浅的探索,以期能对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有所启迪:

  一、阴阳互动,寻求平衡

  恩师论太极,从人生到社会,从生活到拳法,深入浅出,如数家珍,言之事事皆存太极阴阳之理,行之处处不离阴阳平衡之法。每论太极拳,恩师所谈都言简意赅,却不乏微言大义。恩师曾说,太极拳是取太极阴阳理论之精华,融合传统文化与搏击技法而成拳,正如武汝清在《太极拳论》中所说:“夫拳名太极者,阴阳、虚实也。”太极拳法中的“舍己从人”、“引进落空”、“无过不及”、“随屈就伸”等等技击思想,无不浸透着礼让为先、顺势而为的哲学原理,昭示着攻防之间的依存、转换关系,而“中正安舒”、“立如枰准,活似车轮”、“静如山岳,动如江河”的立身理念,是保持自身阴阳不偏,保护自我、克敌制胜的坚实基础。在太极拳训练中,如何才能让自己始终保持阴阳平衡呢?以下四个方面极为重要:

  其一,桩功筑基,脚下生根。太极桩功看似无奇,实则妙用无穷。通过长期、规范的太极桩功训练,不仅可以调养精气、增强体质,更有增强功力、脚下生根之效。其二,虚实转换,顺势而为。实则虚之,虚则实之,进退有度,攻防有章,顺势而动,妙以胜之。其三,胆壮气足,稳定心神。胆壮则神勇,气足则力猛,神定则心稳,心稳则法妙。其四,不软不僵,柔中寓刚。软则无力,无力则难以战胜强敌;僵则笨拙,笨拙则难以随势转化。陈鑫曰:“阴阳无始又无终,来往屈伸寓化工。此中消息真参透,圆转随意运鸿蒙。”习练者须用心感悟、长期揣摩方得正本之法,继而达阴阳平衡、妙法无形之境界。

  二、五个层次,循序渐进

  世间珍贵之物,皆得之不易。习练太极拳,欲得其神功妙法,追寻较高境界,非下苦功不可。为了阐明太极拳的不同水平层次,恩师陈小旺曾画图表加以解说。太极拳的水平可以分为五个层次,我们把这五个层次画成一个一阴九阳在最低层,五阴五阳在最高层的大三角形图表,下边两个层次的外边线画作虚线,上边三层的外边线画作实线,再从三角形的顶点往下画一条垂直的中线。恩师进一步讲解道:第一层叫一阴九阳跟头棍。刚开始练拳的时候,动作一份阴、九份阳,阴阳比例不平衡,是跟头棍。所谓跟头棍,就是上重下轻,重心不稳,容易摔倒。练到第二层,二阴八阳是散手。二份阴,八份阳,这时比较好一点,不那么容易摔倒了,但是两个人对练时,谁也不能把对方发出去,几乎是扭打在一起。到了第三层,三阴七阳犹觉硬。这个阶段,大圈就画出来了,这时的动作仍然有些生硬,但是运动规律已经初步形成了,只是内气的流量非常薄弱,对方进攻的时候,还不能运化自如,往往是带些生硬地把对方打出去。进入了第四层,四阴六阳类好手。这时就由大圈进到中圈,接近好手了,遇敌以得人为准,以不见形为妙。进入第五层,唯有五阴并五阳,阴阳不偏是妙手,妙手一运一太极,太极一运化乌有。这一阶段阴阳不偏,随时保持阴阳平衡,身挨何处何处击,我也不知玄又玄。

  学练太极拳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直线上升,都是巡回曲折的,是一种波浪式前进,螺旋式的上升。这个图表还有几方面的含意:其一,这条垂直的中线代表标准,三角形的两条边线代表可以允许的误差幅度,下边层次宽度大,上边层次宽度小,这表示处在不同层次的习练者所出现的误差是有差别的,越往下误差就会越大,这是正常现象,是不可避免的,越往上误差就会越小。其二,处在下边两个层次的习练者,由于基础差,对拳法规范的理解与掌握会出现较大的偏差,这种偏差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训练去感悟、去修正,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不能自觉地去严格规范自己,很容易由于偏差过大而逐步偏离了大的方向,脱离了规矩,最终导致南辕北辙,徒劳无功。其三,进入第三层后,说明太极拳的基础已经比较牢固,对拳理拳法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与掌握,可以在规矩范围内进行个性化发展。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只有在拳理、拳法的指引下,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能自由发挥,善于完善与创新,才能获得更大发展。其四,一个人不论武功再好,也不会没有误差,没有误差只是练拳者的一种追求,是一种理想的境界。所以,进入第五层后,只能无限接近三角形的顶点位置,没有人可以真正达到顶点,真可谓艺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三、周身一家,形成体系

  太极拳是一个集养生、保健、娱乐、强身、技击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优秀武术拳种,它以柔美舒缓的运动风格、完整深奥的拳理拳法、身心愉悦的训练感受,备受世人所推崇,习练者众多。欣喜之余,也见不足。由于种种原因,不少人对太极拳的学习与认识尚存在一些偏差,影响了太极拳整体水平的提高,比如:在民族文化高度繁荣、信息传播渠道极度通畅的今天,仍有许多人观外形而定理念,误以为太极拳就是一种适合老年人的养生保健操,是一种柔柔软软、慢慢悠悠的静心运动,致使他们在太极拳的学习与演练中,不求甚解,不懂理法,虽经多年演练,难有理想效果。太极拳,首先是一种武术运动项目,而武术的精髓就是技击,任何一个武术流派或拳种,如果没有了技击意识与技法,就没有了灵魂,也就失去了其强大的生命力。既然太极拳的核心是一种技击技术,那么围绕这个核心所形成的运动形态以及运动规范都是为这个核心服务的,也就是运动形态要服务、服从于技击这一核心。醉心于太极拳、有志于弘扬太极拳文化者,应成为太极拳精妙技法的继承者和探索者,并矢志不渝地将其发扬光大。

  欲领悟太极拳之精妙技法,就要在习练太极拳过程中,认真钻研,用心感悟,使自己周身上下成为一体,让身体形成以丹田为中心,上下协调、节节贯穿的运动体系,使之无懈怠之处、无偏颇之处、无僵拙之处,运化灵便、刚柔相济、急缓有度、收发自如,从而达到静如山岳、动如江河,柔若无骨、刚若雷霆的神妙境界。而要形成以丹田为中心、周身一家的运动体系,其腰腿是关键,正如武禹襄在《十三总势说略》中所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必至偏倚,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