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道教神仙 >

傅山为何自号“轩辕道士”?
栏目分类:道教神仙   发布日期:2016-06-16   浏览次数:

傅山为何自号“轩辕道士”?

傅山为何自号“轩辕道士”?

傅山像

明清易代,“华夏”亡于“夷狄”,对汉族知识分子来说不啻于天地惨变、江山易色,他们纷纷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反抗,其中著名者如吕留良皈依佛门和傅山遁入道教。甲申年(1644年)秋季,傅山弃俗入道,在寿阳五峰山出家当了道士,自号朱衣道士、轩辕道士,在诗文中称“轩辕道士可云霄”。对于傅山入道后为何自称“轩辕道士”这一点,历来论者做过一些猜测,然迄今为止,未能有比较详尽的解释。联系傅山的生平及其著述来看,笔者认为,傅山学术渊博,有“清初最为博雅者”之称,故而他的字号也应考虑从多方面来加以破译,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索:作为一个道士的名号,首先必然与道教有关;其次,作为一个学识与品格都备受推崇的遗民学者,“轩辕道士”这一名号必然蕴含着他的对故国的热爱与怀念;同时,傅山是清初子学思想研究的开创者,这一称号与子学也有密切关系;最后,傅山半生以行医谋生,这一名号可能与医学也有一定关系。

从傅山道士的身份来看,这一名号主要源于道教教义。

“轩辕道士”的“轩辕”二字首先指的是传说中的古代帝王,《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黄帝姓公孙,因居于轩辕之丘,故名曰轩辕。他曾战胜炎帝于阪泉,战胜蚩尤于涿鹿,被诸侯尊为天子。后人将他和炎帝并成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到现在我们还一直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就被邹衍结合在一起,称为“黄老之说”,汉初立国,崇尚的就是这种“清净无为”的黄老思想,到了东汉顺帝时期,西汉名臣留候张良的九世子孙张道陵创立了道教,信奉黄老之学,以黄帝和老子的思想作为教义,成为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傅山入道后称自己为“轩辕道士”,蕴含对道教教义的认可。

这一称号蕴含着傅山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

“轩辕”一词后来用来借指中华民族。鲁迅先生在日本时作诗:“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集外集拾遗·诗》)“轩辕”在这里代指祖国和民族,表达了对祖国的怀念和热爱。作为朱明王朝遗民,虽然遁入道教,他仍然心有牵挂,不愿做也做不了真正的隐者,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他慷慨陈词:“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人之天下也。”傅山改作道士身份,贩药云游,目的在于秘密从事反清的活动。从这一点来说,“轩辕道士”与他的另外一个称号“朱衣道士”一样,包含着强烈的民族意识,表达他的忠君爱国思想。“贫道初方外,兴亡着意拼”,他一再表明志向:“留候自黄老,始终未忘韩。”他对庄子“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藏天下于天下”的主张极不赞成,认为这是一种消极遁世的思想。他批评道:“舟藏得住,山如何藏?舟负得,山如何负得?”然而,明清易代已成事实,江山草木依旧,遗民泪尽胡尘里。由此看来,“轩辕道士”这一称号与他先后用过的其他十几个名号一样,蕴含了傅山的一腔热血,国仇家恨,含有深刻的反清复明思想。

从傅山的学术思想来看,这一名号与子学有莫大的关系:

在学术上,傅山旗帜鲜明地批判“程朱”理学,斥责理学家空谈性理不能救国救民,主张以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提出了“经子齐观”论,重新开启了对先秦“诸子”的研究。当代学者侯外庐高度赞赏傅山对子学的研究,认为:“清初大儒也有吸收释道方法论者如王夫之,有兼赞墨学者如顾炎武,但他们都摆脱不开正统思想的形式。惟独傅山不然,他大胆地提出了百家之学,对于六经与诸子无可轩轾地加以阐发和注释,首开近代子学研究的蹊径。这不能不说是17世纪中国思想界的一支异军。”(《中国思想通史》)

傅山逐一评点注释过诸子之书,其中,《韩非子·解老篇》中的一段可以视为“轩辕道士”的另外一个出处,韩非子说:“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其威,日月得之以恒其光,五常得之以常其位,列星得之以端其行,四时得之以御其变气,轩辕得之以擅四方,赤松得之与天地统,圣人得之以成文章。”

韩非子吸收《庄子》的观点,认为“道”既是万物的根本,也是化育万物的依据,“轩辕”之士得到“道”就可以擅扬四方,威加海内,傅山面对着易代之时的家园沦丧,山河惨变,多么希望自己能象庄子笔下的大鹏一样展翅翱翔九万里长空,沌清宇宙污秽,扫除六合云翳,还天下民众一个清明世界,“轩辕道士”这一名号,包含了傅山期望积极用世,有所作为的理想和抱负。

韩非子对老庄思想进行了大胆吸收和借鉴,与傅山对待《庄子》的态度有相通之处。在《解老》一篇中,韩非子对“道”的描述明显和《庄子·大宗师》一文相似,但是,与庄子自然之“道”迥然不同的是,通过自己的阐释,韩非子把庄子主张清净无为之“道”变成了法家呼吁严刑峻法的实用之道。从自己的实用目的出发,将《庄子》思想进行了大胆的革新,这一点是傅山最为欣赏的。子学各家中,傅山最为推崇道家,但他对道家思想也不是全盘接受,而是加以取舍、改造,有所创新,《韩非子·解老》一篇的大胆改造必然甚合傅山之意,他的名号也可能会与之有一定的关系。

虽然戴黄冠,披朱衣,傅山并不信仰道教教义,他说:“自觉非道器,与尘多所缘”(《霜红龛集》卷九),不认为自己是方外之人,甲申年秋季,他作诗道:方外中书不屑描,楼前高柳茂重条。折来莞莞秋风叶,削去亭亭冷玉茗。世俗文书难点黸,轩辕道士可云霄。若逢圮上黄翁帙,鸟篆玉琱可一标。(《霜红龛集》卷十)

由此可见,“轩辕道士”这一称号可能源于道教教义,但绝不是傅山的唯一目的,傅山自己宣称入道是“隐而不隐”,主张经世济用,这一称号与子学也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轩辕道士”这个名号,可能也与傅山的医生涯有关:

中医医学被称为“歧黄之术”,黄帝轩辕氏和他的臣子岐伯一起被视为中医医学的始祖。傅山自己精通医学,明亡后以行医卖药为生,关于他的医术高明,山西人中流传傅山:“诗不如字,字不如画,画不如医”的说法,虽然事实不一定如此,但其“医术”高明可想而知,民间流传许多关于傅山行医的“神话”。他行医包括内、外、妇、儿各科,并著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青囊秘诀》、《本草秘录》等多种医学著作。

医家以黄帝为始祖,黄帝号轩辕氏,傅山自己又是道士的身份,故而自称“轩辕道士”,推想下来,蕴含这样的一层含义也是比较自然的事情。

总之,抱着“誓为青山做主人”的信念,傅山以道士的身份为掩护,积极从事反清复明的斗争,“愤世而不出世、入道而不溺于道”, 傅山的爱国精神,积极用世的态度,直到今天,仍然有深远的意义。他的字号往往体现了他的人生哲学、思想观念,从各个方面尝试对这些字号加以破译、解读,对于研究傅山的生平和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