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玄门讲经 >

镜子的功能,不仅仅是臭美那么简单
栏目分类:玄门讲经   发布日期:2017-06-20   浏览次数:

古时人们不懂铜镜物理特点 铜镜被人们神化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铸制铜镜的国家之一。甘肃、青海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两枚铜镜,制作年代都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

对照这个年代来看古书中“黄帝铸大镜十二面,随月用之”,“黄帝铸十五镜……法月满之数”等传说,似不能完全视为无稽之谈。

从齐家文化到西周时代,铜镜的制作还较原始,镜体较小,工艺粗陋,数量有限。春秋战国以后,铜镜制作工艺大大提高,铸造量也迅速增加,再到后来又有铁镜出现。尽管如此,在整个先秦秦汉时期,铜镜的使用远未普及。对于无力置备铜镜而不得不以水自鉴的普通百姓来说,铜镜是一种只曾耳闻却极少目睹的奢侈品和神秘之物。一种只被少数人使用的技术和器物,它的功用和效力往往会被无限地夸大和神化。

神化铜镜好比孙悟空 火眼金睛看透一切邪魔

铜镜常被人们神化(资料图:图源网络)

人们想像帝王和显贵使用的铜镜不但可以照出人的外形,而且可以照出人的腑脏;不但可以照人,而且可以照妖;不但可以照妖,而且可以驱妖。这种想像不断积累和发展,就会推导出一切明镜都能驱妖的观念。

铜镜被神化有两个具体原因

第一,它可以聚焦引火。周礼规定,祭礼中点燃火炬必须用“夫遂取明火于日”。“夫遂”,汉代以后又称为“阳遂”、“阳燧”,是一种特制的取火凹镜。“夫遂”所取的火来自太阳,故称“明火”。频繁使用阳燧取火,使人注意到一个事实:铜镜的焦点对准某人某物,足可将其灼伤。巫师以镜驱邪可能受到过此类事实的启发。

第二,镜面的凹凸不平能使铜镜映照出怪异的形象。“徐铉得一镜,照人只见一眼。宗寿有古铁镜,照见青衣小儿坐酒楼上。谢在杭之彭城,逢市上鬻一镜,面照如常,背照人影倒见,颐颏向上,当时传观惊骇。”

照镜者从镜中看到的“妖魅”,想来不过是这些怪象。铜镜可取火于日,又可“照见妖魅”,这便使本来就对铜镜抱有神秘感的人们愈发觉得它神秘莫测。

明镜驱邪的起源

明镜驱邪法术大致形成于秦汉时期。

《西京杂记》卷三说秦朝咸阳宫有一面大方镜,能照见人的五脏和病源;“又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

该书又说,汉武帝处决戾太子,将戾太子的孙子刘询关进监狱。尚在襁褓中的刘询胳膊上系着五彩丝绳和一枚从身毒国传来的“大如八铢钱”的宝镜。“旧传此镜见妖魅,得佩之者为天神所福”,所以刘询能转危为安,最后还做了皇帝。从这些传说看来,秦汉时期明镜已被运用于巫术实践。

汉代有在棺盖上放置铜镜的葬俗,铜镜在这里被当作镇墓之物。传世东汉铜镜上有“洞照心胆,屏除妖孽”的铭文。这些事实都可印证上述传说。

葛洪:练“照镜子功”可以看见神仙

古代道土最重视明镜的威力,也最常使用明镜驱邪法术。

葛洪《抱朴子》曾两次详论镜子的巫术功用,他认为镜子既可用于预测,也可用来除鬼。

该书《杂应篇》说,要知将来吉凶、安危、去就,用九寸以上的明镜自照,凝神静思,七天七夜即可见到神仙。神仙或男或女,或老或少,一旦出现,给人启示,照镜者“心中自知千里之外方来之事也”。

照镜时可只用一枚明镜,也可同时使用两枚或四枚。两镜同用叫“日月镜”,四镜同用叫“四规镜”。“四规者,照之时前后左右各施一也。”因其东西南北都能照到,故能看到更多的神仙。

葛洪又说,照镜功夫最好在幽静的山林中修炼,目不旁视,耳不旁听,精神专注,其道必成。无论是三童九女、九头蛇之类出现,还是有人来询问、呵斥,一概不要理睬。修炼者只须一心去想太上老君的真形,一旦从镜中见到老君,“则年命延长,心如日月,无事不知也”。

神化铜镜好比孙悟空 火眼金睛看透一切邪魔

镜子可以显现老魅真面目(资料图:图源网络)

镜子照出老鬼真面目

《抱朴子·登涉》说,世间万物,老而成精,都能变成人形魅人试人,但它们有个弱点,即不能在镜中隐藏自己的真面目。因此,“古之人山道士,皆以明镜径九寸已(以)上,悬于背后,则老魅不敢近人”。如果有人前来招呼,先回头看镜,若是仙人或“山中好神”,镜中人形不变,若是鸟兽邪魅,则一定原形毕露。

镜子的功能,不仅仅是臭美那么简单

鸟兽邪魅在镜中原形毕露

老魅又有倒退走路的习惯,等它行走时转镜照之,可以发现它没有脚后跟。葛仙举例说,从前两位道士在蜀郡云台山的石室中静坐修炼,忽有身穿黄衣头戴葛巾的人前来慰问:“道士辛苦了!在这样幽隐的地方用功。”两人回视镜中,看到的是一只鹿,便呵斥道:“你这山中老鹿怎敢假托人形!”话音未绝,来人已变成鹿仓皇逃走。

林虑山下的一座公亭里常常闹鬼,在亭中住宿的人不死则病。据患者说,夜里有几十人前来骚扰,这些人男女混杂,衣色不一。后来道士郅伯夷也在亭内过夜,高烧明烛,坐而诵经。半夜里果有十几人闯入,坐在郅伯夷对面赌博嬉戏。伯夷暗中拿小镜一照,发现是群野狗。伯夷执烛起身,假装不慎将烛火落到这群人的衣服上,顿时就闻到狗毛燎焦的气味。于是伯夷掏出小刀,捉住一人猛刺,那人死后马上现出原形。其余狗精纷纷逃遁,从此亭中不再闹鬼。葛洪总结说,郅伯夷之所以能克敌制胜,“乃镜之力也”。

《老君明照法叙事》两种驱邪秘术

一种是为人治病和进入大山时使用的:

将一面镜子挂在门上,在门下放一盆“井华水”(清晨初汲井水),将刀或剑横搁在盆上,锋刃向外,任何鬼魅包括擅长直入门户的老魅都不敢近前,“过水即死,血在水中”。此法极有效,要求“秘之勿示俗人”。

镜子的功能,不仅仅是臭美那么简单

过水即死,血在水中

另一种法术用于辟除刀兵百邪:

准备一枚三寸镜,铸一个“圆天符”附在镜子背面。将此镜揣在怀内,甲丙等阳日揣在怀左,乙丁等阴日揣在怀右,进入人群,“人皆畏之”。此法同样要求秘而不宣。

镜子的其他妙用

道士间又流传着特殊的“摩照之法”,即用药物涂抹镜面以使其“明如日月”。其中像用唾沫摩镜之类的方法,涉及到古老的噗唾术,等于为明镜灌注另一种神力。

唐代以后民间流行一种特殊的占卜术,称为“镜听”,又称“响卜”,是怀揣镜子到大街上听人说话,以听到的第一句话预测未来。唐代诗人王建的《镜听词》即写此事。宋人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七详细介绍过所谓“鬼谷子响卜法”。镜听术属于照妖镜法术的变种。

至于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所说南方人以镜取龟尿的奇闻,事涉荒怪,只是一种等而下之的讹传谬说。

宋代以至明清,以镜驱邪一直是术士惯用的法术。宋徽宗时,大巫王老志进献“乾坤鉴法”,徽宗命其依法铸制。乾坤鉴铸成后,王老志对徽宗说:“皇帝与皇后日后皆有危难。请时常坐在乾坤鉴下静思,保持警觉以消灾变。”

明代苏州城内有个无业游民张皮雀,曾跟术士胡风子学过法术,据说能用以墨涂镜的方法兴云播雨。

清代北方少数民族中的萨满也以小镜为常备法器之一,“其法之最异者,能舞马于室,飞镜驱祟,又能以镜治疾:遍体摩之,遇病则陷肉不可拔,一药振之,骨节皆鸣而病去矣”。

民间还传说“妖人”能用小镜照知他人财物:“光绪八年,妖人率众诈称逃荒……其男女头目各带小镜一枚,名日卜财镜,到人家以伞笠遮人耳目,以镜照水,即知财物所在,遂以遁法摄取以去。”

明镜驱邪术对古代医学、古代文学创作和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医心方》卷二五引《龙门方》说,将镜子拴在床腿上,可治小儿夜啼。《本草纲目》卷八引陈藏器说,用古镜“煮汁和诸药煮服”,可治"惊痫邪气,小儿诸恶”。如果古镜上铸有铭文,字体越古疗效越佳。

又引《大明会典》说,古镜“可辟一切邪祟”,尤能治疗女人鬼交、飞尸蛊毒、难产和突发性心痛;当虫子钻入耳鼻,只须在耳鼻边敲击古镜,虫子会自动出来。李时珍总结道:“镜乃金水之精,内明外暗。古镜如古剑,若有神明,故能辟邪魅忤恶。”他还在列举前人的古镜医方之后补充说,用古镜煮汁饮服,可以治“小儿疝气肿硬”。

文学作品与民俗中的“照妖镜”

有关照妖镜的风俗和传说激发了诗人和小说家的艺术灵感,使他们创作出大量像《古镜记》那样至今读来仍能让人目眩神驰的作品。《西游记》写过托塔李天王手持照妖镜捉拿孙悟空的故事,《红楼梦》有跛足道人送给贾瑞“风月宝鉴”的情节。这些写法是作家将巫术素材提炼加工后融入作品的典型事例。

镜子的功能,不仅仅是臭美那么简单

“风月宝鉴”

古代民间礼俗如婚礼、居室布置、葬礼、占卜等方面也都被打上明镜驱邪术的烙印。在宋代普通婚礼上,新娘下车后要由一名妓女在前面手捧镜子照新娘的面孔,边照边倒退着把新娘引进丈夫家门。明清有些术士要求新娘亲自持镜:“新人宜披紫服,抱明镜,可远恶召祥。”这条古训,在清代某些生活用书中仍被着意强调。在居室布置方面,明清人认为:“凡人家宜悬大镜,可辟邪祟”,“房中置大镜一面,昏晨照之,可令人寿,又不干恶邪。”

这类生活秘诀显然是从道士的日月镜、四规镜法术演变来的。

参考资料:

胡新生 著,中国古代巫术,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06月第2版

神化铜镜好比孙悟空 火眼金睛看透一切邪魔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