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旅游 > 武当景点 >

复真观:认知真相-太子坡景区
栏目分类:武当景点   发布日期:2018-08-02   浏览次数:

复真观指示我们转烦恼为智慧的途径。先人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先由解悟趋入的光明大道,顺着先人指出的这条道路,不单以得到解悟为满足,而以解悟为前行方便,力争上游,是大有可为的。个体生命的优化,粗分为四个层次: 1、无知阶段。我们从不可计数的事物中得
  复真观指示我们转烦恼为智慧的途径。先人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先由解悟趋入的光明大道,顺着先人指出的这条道路,不单以得到解悟为满足,而以解悟为前行方便,力争上游,是大有可为的。个体生命的优化,粗分为四个层次:
  1、无知阶段。我们从不可计数的事物中得到不可数计的受用,有的让我们欢喜,有的让我们苦痛,所有这一切,都是宇宙之用,它使我们迈向同一个目标——最终实现人天相同一。对于这个事实,这时候的我们,确实是一无所知。
  2、解知阶段。经过无始以来在层次一中的无量煎熬锻炼,我们就进入了第二层次。这就是:宇宙之体化现出对万有的观照,由观照浮现出言语化的思维,由思维沉淀出有关万事万物的种种知识。我们从运用这些知识中得到了更高层次的受用,在人天合一的无形道路上得到了一次极大的加速。
  3、(觉)悟知阶段。如果由层次二中得以信解及了知人天合一及其内涵,并对之生起了大信心、大渴仰,就会进入到本层次中。此时,我们能自觉亲近有关法典及明师益友,并依教而行,从程度不一的相应中自然显发宇宙之广大善用,而不必再依于那些固定化的言语知识。
  4、证知阶段。由层次三中功行圆满而终于证入人天合一,就得到了真实、究极的宇宙能力。万有及一切运用存乎一心,最极无比;日月为之无光,大地因之粉碎,无有一物能作恼乱。那种境界,惟证者自知。
 
  从纯阳宫前行,不远就是太子坡了,太子坡是武当保存相对完好的宫观之一。太子坡是因为真武太子曾在此发奋读书而得名。当前社会重视知识,特别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前后光顾的善男信女在太子读书殿前敬香的很多,无非是期盼子女有个好的考试成绩,有一个可意的大学学习而已。时间长了,一般人的概念里就把太子坡和升学联系起来了,甚至知道太子坡的本名是复真观的游人就越来越少了。
  太子坡称为复真观是有意义的。这里“复”是恢复,“真”是真实,“观”是世界(也就是宇宙人生)观,它的意思是说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是背离了宇宙人生的真实,因此才使本应净乐幸福的人生成为烦恼痛苦的人生,所以有必要恢复我们对宇宙人生的正确把握,转烦恼成智慧,从而转烦恼痛苦的人生为智慧幸福的人生。这里恢复的意思是说我们的智慧是本来就有的,所以需要的是恢复就是了,而不是要重新建造。
  复真观还指示我们转烦恼为智慧的途径。复真观里的太子读书殿前是复真观内可以望见武当金顶(代表圆满智慧)的唯一地方,这是不为大众知晓的。这里古人就是告诉我们通过读书接受前人的知识成为自己的学问是参破宇宙人生奥秘的捷径。
  何以说我们背离了宇宙人生的真实呢?我们知道,人是有精神和肉体组成。我们可以设想,精神在人身内发光(这里是比喻,表示起作用),是给人以应付周围人事、环境的,经过千秋万代,它还只发展到仅能应付实际生活的一些主要问题。可是在漫长的岁月中它似乎终于超越他的直接需要,随着想象力的发展,人类思考的事物直接指向了产生我们的宇宙,同时也指向了这种思考本身。
  大多数人不大思考。他们接受他们在世界上的存在;他们是盲目的奴隶,他们被驱向这边,驱向那边,竭力满足他们自然的冲动,直到筋疲力尽,犹如烛光般熄灭完事。他们的生活纯粹是本能的。也许他们这样倒是更大的智慧。不过,倘使你的精神发展到发现有些问题逼着你回答,而你发现那些已知的老答案不能令你满意,那你怎么办呢?
  有许多人说人生应该这样,人生应该那样。我倒以为那是想的太远了,考虑人生应该怎样之前,首先应该是一个人,这就是说首先“人要做人”。那么什么是做人呢?孟子有句话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即是人之所以为人者。一个人若照着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去做,即是“做人”。若不照着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去做,而是照着人之所以同于禽兽者去做,即不是做人,而是做禽兽了。这里做的意义,如“做父亲”,“做儿子”之做字。作为父亲或作为儿子的人做父亲或儿子所应该做的事,即是做父亲或儿子。是人的人,做人所应该做的事,即是做人。是父亲或儿子的人,不做父亲或儿子所应该做的事,即是“父不父”,“子不子”。如果是人的人,不做人所应该做的事,即是“人不人”。就是说这个人不是人。在中国话里,我们骂人,常用“不是人”,这种说法是有思想背景的。
  从另一方面说,作为父亲或作为儿子的人照着父亲或儿子所应该的去做,即是“父父子子”。如果一个人照着所应该的去做,即是“人人”。“人人之至者是圣人”。圣有“完全”、“圆满”的意思。一个人对于某种技能,如果认为已经达到完全、圆满的程度,我们称之为某圣。例如有人称杜甫为诗圣。称之为诗圣的意思,就是说他对于“做诗”已可认为达到完全、圆满的程度。一个人如果对于“做人” 已可认为达到完全、圆满的程度,则可成为人圣,人圣即是圣人,如历史上的孔子孔圣人。这样的人,道家就叫做真人,佛家就称为佛菩萨。
  一个人的世界观如果是指引这个人朝着做一个人,做一个完全、圆满的人的方向,这就是符合宇宙人生真实的世界观。事实上,这么说是非常不确切的,因为,一个具体的个体的人的世界观的建立来自于他对宇宙人生的觉解。我们不妨也说说世界观。
  不可否认,人,作为一个生命,像万物一样,是宇宙的产物,从浅表的层面上说,是各个不同的。我们也知道,人所以为人,就是具有一种灵智,从根本的意义上说,又是各个一样的。依全息论的思想,子体具有母体的全部信息。所以,从道理上说,人天本来合一;而事实上,我们并不具有“化生”我们的宇宙的全部能力,这就是说人天也不合一。所谓觉解就是在这种理上合一而事上不合的情形下的产物,换句话说,是我们生命优化过程中的产物。
  我们个体生命的优化,粗分为四个层次:
  1、无知阶段。我们从食物、机器中得到受用,从山河、日月中得到受用,从学习、工作乃至斗争中得到受用,从不可计数的事物中得到不可数计的受用,有的让我们欢喜,有的让我们苦痛,有的让我们升天堂,有的让我们下地狱。所有这一切,都是宇宙之用,它使我们迈向同一个目标——最终实现人天相同一。对于这个事实,这时候的我们,确实是一无所知。
  2、解知阶段。经过无始以来在层次一中的无量煎熬锻炼,我们就进入了第二层次。这就是:宇宙之体化现出对万有的观照,由观照浮现出言语化的思维,由思维沉淀出有关万事万物的种种知识。于是,在人类世界中,就出现了各种有异于凡俗观念的知识。一部分人,自己虽然不了解、不通达人天合一或者说宇宙的体相用,甚至从未听闻过这些名词,但从运用这些知识中得到了更高层次的受用,在人天合一的无形道路上得到了一次极大的加速。
  3、(觉)悟知阶段。如果由层次二中得以信解及了知人天合一及其内涵,并对之生起了大信心、大渴仰,就会进入到本层次中。此时,我们能自觉亲近有关法典及明师益友,并依教而行,使自己的身、口、意逐步与真相相应,从程度不一的相应中自然显发宇宙之广大善用,而不必再依于那些固定化的言语知识。
  4、证知阶段。如果由层次三中功行圆满而终于证入人天合一,就得到了真实、究极的宇宙能力。那时,理事圆融,万有及一切运用存乎一心,最极无比;日月为之无光,大地因之粉碎,无有一物能作恼乱。那种境界,惟证者自知。
  在上述次第之四个层次中,首尾两个层次都没有觉解之说。换句话说,如果你对宇宙人生有这样或那样的见解与觉悟时,说明你肯定不在层次一上,你比那个层次的人们更有福德智慧,堪能为其师表;你也不在层次四上,你离那种境界还差得很远,应该尊重、向往处于那一层次的人们,而不是以小智之心度大智之腹,去贬损和毁谤他(她)。
  当你处于第一层次时,远方是黑暗一片,遥遥无期,你象无舵的小船,在茫茫大海中来回漂流。
  当你处于第二层次时,远方仍旧是黑暗一片,遥遥无期,但你毕竟有了模糊的方向,并得到了强大的动力,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远方奔去。
  当你处于第三层次时,远方露出了光亮,目标已清晰可见,不再是遥遥无期,你在欢喜之中飞速地向它靠近。
  当你处于第四层次时,你就进入了光明之中并有与之合为一体,它就是你,你就是它。那时你才发现,你本不动而周遍一切时空,“无所从来,亦无所从去。”本来人天合一。
  确实,人天本来合一。可是,我们确实就像背着孩子找孩子的女人,眼光总是盯着别处,执着地认为目标总在前头。我们就像茫茫沙漠里的夜行人,聪明才智是我们拥有的一点烛光,我们依靠了它寻找着,似乎在寻找着我们的归宿。
  诚然,这种寻找就是生活。一开始,我们先是假定了一个目标,这就是理想。因此,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就是幸福的,他可以把所有的朝朝暮暮都归属在这个意愿里,把日子度过去,至到理想的破灭或是生命的终结。这是一类世界观,所谓:人生就是实现远大的理想。
  一路地寻找,我们找到了很多东西,有些让我们惊喜,有的让我们痛苦,但似乎都不是我们的目标。刚开始的时候,不论找到了什么,总让我们激动一阵子,但随着我们找到的东西或者说失望越来越多,我们也逐渐地不耐烦起来。我们因到手什么而有的激动也不再那么强烈了,也更加地短暂了,所以,就更加地加快了寻找的脚步。生活日益加快了节奏,理想化为一个个现实的需求。这也是一类世界观,所谓:生命也无非是一个过程,目的则是没有的。
  当然了,也不仅仅如此,许多的时候,你也难免有所触动。烛光不仅在熄灭的时候会有强烈的闪烁(人死的时候也会有一个解脱的时机),摇曳中也会因为震动而闪亮一下。生命里仍然有许多的时刻,会让人为之一楞,也就是说心灵变得十分地清醒,你也许就发现:生命之烛照过了太多的地方,惟独没有照亮过我们自己。因此,意识到了生命的意义,从而动摇了你已有的世界观,自觉地走上了生命的优化历程。
  实在说,生活的时时刻刻、事事物物无不在启示着我们。可惜的是,大多的时候,我们是没有在意的。就说这一“愣神”吧,对你来说也不过是一时的犹豫或者说迷茫而已,你大抵不会深究下去,生活似乎也容不得你一直想下去,甚至等不得你从失神之中回醒过来,生活的种种就又蜂拥而至了,你又得忙不迭地投身到你的日子里去。
  时光飞驰,生活依旧。我们还是以自己业已建立的世界观指导自己的行为。不同世界观的人针对同样的事情会有不同的行为,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个事情对于他们是具有不同意义的,这种不同的意义就构成他的某种境界。同时,世界观会随着社会实践而有所改变,其境界也会随世界观的改变而改变。
  世界观我们已经清楚了,我们来解释一下境界。例如有二人游览武当山,其一是地质学家,他在山中,看见些地质的构造等。其一是历史学家,他在山中,看见些历史的遗迹等。因此,同是一山,而对二人的意义不同。有许多事物,有些人视为瑰宝,有些人视同粪土。有些人求之不得,有些人,虽有人送他,他也不要。这正是因为这些事物,对于他们的意义不同。
  我们不能说,这些意义的不同,纯粹是由于人的知识主观成分。一个地质学家所看见的地质构造,本来都在那里。一个历史学家所看见山中的历史遗迹,也是本来都在那里。因为看见这些遗迹,而此位历史学家觉得有“数千年往事,涌上心头”。这些往事,也是本来都在那里。这些都与所谓主观没有关系,不过人有知与不知,见与不见的区别罢了。我 “写在前面的话”开头说明的正是这个意义。
  可以这么说,不同的世界观就有不同的境界。所以说一般人之间看问题矛盾分歧是必然的。只有相同的世界观,境界才可能一致。那么,两个人的世界观如何才能一致呢?有一些逻辑常识的人都可以回答:只有两者都完全看清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因为只有真相是唯一的、不变的。这样的人之间,世界观是一致的,境界是一致的,因此才不会有冲突和矛盾。如果所有的人都是这样,这世界就是大同世界,这世界当下就是极乐净土!
  那么是不是人真的可以参透宇宙人生的真相?事实胜于雄辩,我们的很多的先人很早已经作到,而且很多现在活着的人也同样作到了,这就是儒家的圣人、道家的真人、佛家的佛。儒家把做到的人在社会里处世的样子、方法告诉了我们,而道家、佛家把很多的方法记载在典籍里传给了我们。道家不仅以阴阳的理论描绘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还更多地发挥了养生和从身体入手悟道、修道、契道的理论。佛家重点从心性入手阐释了成佛的真相,甚至把所以然的道理也一并告诉了我们。
  你一定惊叹我怎么不知道呢?正如我们前边所说,是你自己不知,是你自己不见。佛教修建了无以计数的寺院来传示后人,道教的宫观也一直担当着同样的接引后人的使命。你今天不是知道了吗?你可意识到这是我们的先人对你的关怀呢?
  我们的先人还把无穷的方法归结为戒定慧三个纲领,三者不可分离,但是入手可以有所偏重。元和观提示的正是以戒入手,纯阳宫偏重定的培养,而复真观讲的是从慧下手:经由闻慧、思慧、修慧的过程来圆满智慧。闻是见闻,可知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当然是重要的途径,但却不是唯一的道路,我们经由见闻得到的关于宇宙人生的知识,称为闻慧。闻慧再经由我们思维的验证,认可了才被我们接受,这就是思慧。别人教给我们的真理,只不过像义肢、假牙装在我们身上而已。唯有通过自己的思索获得的真理,才是属于我们的。这样的真理,才能为我们所运用。只有真正接受的东西才用于指导我们的行为,而通过实践我们会有所感悟,这样得到的智慧成为修慧。
  这里感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一个飞跃。如果所感悟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就叫做开悟。开悟是人人有份的事。我们今天开悟要比较容易得多,因为我们的先人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先由解悟趋入的光明大道,再不用我们瞎碰乱闯,只要顺着先人指出的这条道路,不单以得到解悟为满足,而以解悟为前行方便,力争上游,是大有可为的。即使不能真正开悟,也能接近开悟,也会为自己走了此路而庆快平生啊!
  开悟所悟是什么呢?是缘起性空。我们在玉虚宫一篇中已经作过解释,也就是说你已经见闻了,以后就是由解悟而开悟了。
  复真观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如此。正所谓:
  太子读书复真观,金顶遥见真武(吾)现。
  来人思求真学问,高山有路勇登攀。
复真观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